2024年,延安大学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需求,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等方面的资源,坚持“四个维度”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。
扛牢政治责任,提升站位有高度。延安大学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,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校党政重点工作,多次召开党委、行政专题会议,全校乡村振兴工作安排会议,专题部署乡村振兴工作。党委书记高子伟以及相关校领导带队5次深入王湾村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。全校各相关部门、学院结合职能和智力、人才优势,持续开展消费帮扶、科技帮扶、医疗帮扶、文化帮扶。驻村第一书记严格落实“五天四夜”,锚定“四项职责”,用心用情用爱做好帮扶工作,形成了保障有力、靠前协调、合力推进的新格局。
汇聚全校之力,落实政策有力度。延安大学严格执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部署,设立驻村第一书记处级岗位,第一书记竞聘上岗,选优派强第一书记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,设立乡村振兴专项经费,投入各类资金15万元,采购、帮销农产品26万元,捐赠各类物品折合3万元。持续加大科技帮扶,先后选派海归赤子助力延安绿色发展科技服务团、延安大学博士服务团6批次20余人次来王湾村开展技术培训、产业论证,并组织产业户赴杨凌第31届农高会观摩学习。持续加大医疗帮扶,联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、延安医疗集团宜川分院、521医院10余名专家来王湾村开展“普惠民众健康,助力乡村振兴”义诊活动,获益群众300多人。
坚持靶向发力,产业发展有力度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。延安大学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,在王湾村投资建成拱棚4座总面积2796平米,稳步推进黄芩、丹参、党参等中草药的种植。驻村第一书记主动出击,在资金争取、项目建设方面主动作为,申请乡村振兴人才专项课题1项,申请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项,获批资金15万元,协调党费2万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,为推动王湾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,积蓄了新动能。
坚持真帮实扶,服务群众有温度。延安大学始终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心中的牵挂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难。今年以来,学校为王湾村捐赠多媒体设备、办公桌椅改善办公条件,捐赠除雪机、衣物、图书资料等改善帮扶户的生产生活条件;投入资金1.5万元,走访慰问群众70户,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;举办“文化赋能乡村振兴,校地共建和美王湾”乡村振兴文艺展演活动,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。今年以来,先后完成了“庭院经济”“雨露计划”“务工人员一次性交通补贴”“十个一批等产业奖补资金”等申报工作,协助农户获批各类资金30余万元,夯实筑牢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