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想再打造个‘星空房’营地,但已在银行贷了20万元,还能再贷一笔吗?”
“我现在养了15头牛,想再买几只小牛犊扩大规模,能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吗?”
“村上的香菇产业园已初具规模,资金助力产业发展,有信心更上一层楼!”
……
6月12日傍晚时分,宜川县丹州街道办王湾行政村广场上,一场以“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”为主题的座谈会火热开幕。宜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(简称“宜川联社”)送资金上门,支持当地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;村民们摩拳擦掌、干劲满满。
长期以来,作为服务“三农”前沿阵地的宜川联社,立足县域资源禀赋,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用“全产业链”思维,通过“绿色+金融”新质生产力发展,持续强龙头、补链条、新业态、树品牌,加速“果菌椒翘”绿色产业崛起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截至5月末,该社实体贷款余额139167万元,增速12%;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3444万元,增速14%;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60696万元,增速24%。
01、金融活水,润泽“三农”
6月中旬,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后,宜川县云岩镇的万亩连片苹果园愈加清新翠绿,连空气中都夹杂着清新味道。一棵棵苹果树上,婴儿拳头大小、沾着晶莹水珠的苹果挂满枝头,像极了一个个小灯笼。
“再有四五天,就可以全部套完了,今年的收入又有保障喽。”在云岩镇刘家卓行政村高楼村,果农胡永胜趁着墒情,和妻子一头扎进果园里,弯腰、爬梯,忙着给果子套袋。
胡永胜是高楼村发展苹果产业较早的农户之一。去年仅靠着15亩苹果园就有20余万元毛收入,加上跑“代办”的钱,他家去年收入不比宜川“城里人”差。
早年间,高楼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烤烟和粮食,一年忙到头刚够全家温饱。“家里人口多、缺劳力,产业也不行,生活过得非常艰苦。”果农胡永胜回忆说,自己也戴上贫困户“帽子”。
如何啃“硬骨头”,当地政府牵住产业发展的“牛鼻子”,做大做优做强苹果产业。2018年,胡永胜家顺利脱贫。
脱贫只是第一步,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,产业得更上一层楼。老旧苹果园改造升级、扩大苹果种植面积、买车跑苹果“代办”……有想法的胡永胜准备在致富路上走得快一些。
绊脚石跟着来了。2022年开春,因为老旧果园改造升级,购买树苗和搭建防雹网的钱不够。“缺流动资金,咋办?”胡永胜的眉头拧成疙瘩。
信合姓“农”,服务农户责无旁贷。正当胡永胜为钱“抓头”时,宜川联社云岩信用社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政策,推荐胡永胜办“果品转型贷”——一款宜川联社专为果农量身打造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贷款产品,财政全额贴息。
胡永胜立即申请,5万元贷款很快到手,买树苗、防雹网……他拧着的眉头舒展开来。去年同样的时间,又碰到流动资金短缺,他不急不慌,又通过“果品转型贷”贷款8万元。
“感谢宜川信用社,解了我的燃眉之急!”坐在村委会会议室,胡永胜讲不出更多感谢地话,但从他丰富的表情中,分明能感觉得出他的感激之情。
在宜川县,金融“活水”帮农户“解渴”的鲜活事儿不少。据统计,近年来,宜川联社依托“果品转型贷”累计向877户果农投放贷款6606万元。
金融支持助力宜川县的苹果产业愈发壮大,苹果产值去年突破28.9亿元,全县人均纯收入达到26155元。
有了金融“输血”,宜川县不仅启动了万亩果业新优品种改良工程,对苹果园集中改造升级,还整合资金加快推进质量提升、品牌打造,提高苹果标准化生产水平,促进苹果产业全链条升级,带动乡村产业振兴,实现果业强、果农富、果乡美。
02、金融服务,“贷”动振兴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如何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?把特色变产业,把产业变支柱,为产业发展设计创新灵活的金融支持模式,宜川联社的答案掷地有声。
6月14日,在宜川县铁龙湾香菇种植基地,出菇棚内恒温恒湿,一排排菌棒整齐地码放在菌架上,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鲜香菇。
“多亏了信用社资金支持,让我敢甩开膀子干。不仅有钱支付工人工资,还购买了菌棒,保障后期生产。”种植户靳世荣高兴地对记者说,宜川联社的“食用菌贴息贷款”借款快捷、方便,随借随还,省心省事。
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“浇灌”,为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,2023年,在宜川联社发起推动下,先后与宜川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签订了《金融支持“果品转型”战略合作协议》、与宜川县农业农村局签订了《金融支持“食用菌”产业战略合作协议》,依法依规为农户提供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用合作、技术、信息服务及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的金融支持。
“我们将金融服务镶嵌到农业产业链上,从种植、收购、仓储、物流、加工、销售等多个链条全方位支持,打造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’‘金果贷’‘椒农贷’‘农户经营性贷款’等专属信贷产品9款,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着力做好‘土特产’金融服务。”宜川联社主任张广林说。
信用,是金融服务的基础。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,整村授信成为宜川联社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招。
“原本以为到银行贷款手续很麻烦,没想到扫个二维码,就知道授信多少贷款。”日前,宜川县丹州街道办白家庄村蔬菜种植户李建红在宜川联社“秦E贷”系统上扫码申请贷款,不到半个小时资金便到账了。高效率办贷的背后,得益于该行提前摸排需求、储备资金,对农户提前进行授信。
“面对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需求,我们积极推广‘整村授信’,及时安排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摸底建档、评级授信,采取一次授信、周转使用的方式,为农户、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,实现先授后贷、随用随贷,打通了信贷资金流往基层的‘毛细血管’。”宜川联社信贷管理部主任毛永良介绍说。
“以前从没想过能从银行获得贷款,如今,整村授信能真正落在我们老百姓身上,只要信用好,贷款太方便了,宜川联社真是用心在为我们服务。”家住宜川县铁龙湾村的村民潘海军喜上眉梢。
原来,在实地走访中,宜川联社城镇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以“整村授信”政策为导向,走村入户了解情况,迅速收集相关资料并办理贷款,及时为铁龙湾村一些农户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。
从产业兴旺的“农业强”,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带来的“农村美”,再到惠农支农的“农民富”,宜川联社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,伴农成长。
“下一步,宜川联社将继续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,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积极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点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,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以‘金融之水’浇灌绿色田园,为宜川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信合力量。”宜川联社理事长刘忠元表示。